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問題
我國的“物流”一詞是1979年從日本引進的,起步比較晚,發展較迅速,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我國的物流能力領先于其他“金磚國家”及與我國有相似資源稟賦的亞洲國家,但并非物流強國,相比于美國等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后,具體的發展現狀如下:
第一、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技術裝備水平低
為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業逐漸走熱,各地政府紛紛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物流中心、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如雨后春筍般建起,但因我國的物流發展起步較晚,缺乏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方法指導,導致一些物流基礎設施在建成后因需求不足而難以運營,物流業務需求與供給之間不對稱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成本增高。此外,在運輸、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環節的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在運輸方面因不同運輸系統之間的銜接性較差難以實現多式聯運。在倉儲方面大多數倉庫為平房倉庫,現代化立體倉庫的使用比例較低,裝卸搬運大多使用人工搬運車,搬運效率低。
第二、物流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尤其是雙“十一”交易額逐年攀升,2015年的雙“十一”交易額達到了912億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城市電商已趨向飽和,跨界電商、農村電商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風向標,物流網點覆蓋率低制約農村商務的發展。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順豐、“三通一達”在內,國內各類快遞企業已超過8000家,雖然部分物流企業加緊將業務延伸至縣域,如順豐速運啟動快遞下鄉計劃,業務覆蓋的縣級市或縣區已經超過2300個,2014年農村新增快遞網點近5萬個,農村包裹超過20億件。但大多數快遞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很難滿足農村電商對網點覆蓋程度高的要求。物流網點覆蓋情況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第三、國際物流對國內物流的沖擊
自我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物流市場逐漸開放,國際之間的交流增多,國外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借助于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管理經驗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網絡,拉開了進軍中國的序幕,UPS、FedEx、日通等國際大公司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開始著手在中國建立辦事處或洽談合資辦物流公司。但與國外物流業高度發達相比,中國物流業因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 總體水平仍然偏低。且物流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運作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低。因此,國際物流巨頭入駐中國也是對我國物流業的一項巨大挑戰。
二、互聯網+對我國傳統物流業的影響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實現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和快速發展。從物流業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對傳統物流業轉型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互聯網+物流能有效地解決傳統物流的問題現狀,促進傳統物流向現代化物流轉型和發展,實現物流與其他行業的深入融合。
第一、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節約成本
通過互聯網+,及時獲取物流信息,了解和預測各區域的物流供給和需求變化情況,合理選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園區,使物流基礎設施發揮最佳作用,減少因不合理布局而造成運營困難和資源的浪費。在互聯網環境下,及時了解供需情況,取消設置中央倉庫和各地設置小倉庫相結合的模式,合理選址并只設置中央倉庫,各地需求的貨物通過互聯網將信息傳達至中央倉庫,由中央倉庫安排直接配送到門店,實現商流與物流的有效分離,節約了倉儲成本和管理成本,促進傳統物流由缺乏經驗的盲目建設向系統規劃的方向轉型發展。
第二、整合資源,有效推進物流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物流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通過互聯網+,將物流供需信息由互聯網平臺進行共享,讓社會信息從不對稱變成對稱,可以有效解決有車無貨或是有貨無車的問題,整合資源,加強區域間物流企業的合作,實現物流網點互連互通,互利互惠,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緩解一些物流企業網點覆蓋率低的難題。同時將物流與其他行業的業務進行整合,推進物流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將物流業與金融服務業、IT服務業、制造業、流通企業等實現物流與數據處理的有效融合,使不同行業之間以資本為紐帶,拓展市場和業務范圍,延伸物流業務范圍,推動傳統物流業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型發展。
第三、促進物流功能要素實現智能化、信息化
傳統物流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制約了整個物流業整體運轉的效率,而互聯網+物流能改善物流各功能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在分揀環節實現半自動化甚至是自動化分揀,在倉儲環節實現貨物入庫、在庫、出庫管理的信息化,使數據化繁為簡,運輸車輛的GPS實時跟蹤能有效地對車輛進行調撥,在配送環節實現車輛高效配裝、優化配送路線、無人機配送?;ヂ摼W+使整個物流過程的信息流動更快速和順暢,提高物流的營運能力,促進物流由傳統向現代化的運作方式轉型發展,使之能與國際物流業抗衡。
第四、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傳統物流業受信息技術的限制,很難系統和有效地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在互聯網+環境下,物流企業能在較短的時間范圍內獲得客戶的資料,包括居住地、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消費水平等,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分析數據,掌握客戶的物流需求情況,及時預測和響應客戶需求,并以最短的時間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為客戶提供物流延伸服務,如物流金融、物流一體化、供應鏈集成等,提升物流的服務水平,促進傳統物流由被動接受客戶要求服務向主動提供服務方向轉型發展。
三、在互聯網+環境下對物流轉型發展的幾點建議
第一、培養現代化物流人才
物流行業的就業門檻低,大多數物流行業工作者并非是真正掌握物流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物流轉型發展離不開專業的物流人才,要加強物流企業與院校合作辦學,培養信息化、智能化應用型人才,開設物流技能培訓機構為物流人才提供再學習再提升的平臺,打造符合傳統物流業轉型發展需要的物流專業人才隊伍。
第二、行業整合,企業強強聯合
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大多數為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且以中小企業居多,在互聯網+環境下對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有很高的要求,而相關的信息化系統和物流高新技術裝備價格比較昂貴,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通過行業整合,加強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信息化系統和物流技術裝備的資源共享,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實現互惠互利。通過強強聯合加強大型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以龍頭企業作為支撐帶動物流產業在互聯網+環境下快速轉型發展。
第三、發揮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
政府職能在行業發展過程中起到指揮棒的作用,為促進物流業的轉型發展,政府應加強引導和聯合行業協會出臺相應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并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目前物流業的營運成本高、現代化程度低使企業生存發展難度大,政府可通過加強政策扶持,適當降低高速路過路費收費解決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通過政策扶持提供培訓平臺提升物流人員的專業素質,提供資金支持促成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發揮政府作用,為在互聯網+環境下物流業的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的發展?;ヂ摼W+物流正在商業運作方式、信息化技術、設備、客戶服務等方面影響著傳統物流業,應正確看待互聯網+的優勢,注重人才培養、關注行業整合、加強政府引導,使傳統物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實現快速轉型發展。